语文三
2015-05-02 02:16:36 -0400
语文三
1 [答案] ①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②二氧化碳增加会带来好处 ③植物就会生病甚至死亡(写出一句,给1分;写出两句,给3分;写出三句,给5分)
[解析] 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。主要根据上下文语境来填写,本语段主要谈“二氧化碳”的利与弊。第一个空是对前文“全球变暖”“天气干旱或旱涝不均”“海洋水位上升”“淹没大量沿海城市”等情况的总结,这是二氧化碳带来的灾难,因此可写“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”;第二个空是对“给植物‘施肥’”现象的总结,也是对前面“灾难”的转折,因此可填写“二氧化碳增加会带来好处”;第三个空根据前后语境可填写“植物就会生病甚至死亡”。
2.(1)④①③②
(2)示例:
甲:就地取材,讲求新鲜
乙:秉承传统,注重养生
(1)“另一种”烧炖表明④在③前; ③④是烧炖,①②是火功。(2)甲处强调食材取材,乙处强调食补。依据内容概括,不超字数即可。
试题分析:语段衔接,要前瞻后顾,注意上下文主语的承接及逻辑的内在联系找突破口。压缩语段要弄清题目要求,抓住中心句和信息量大的语句,从而概括出每段材料的主要意思;去伪存真,去次留主,筛选出材料的主要信息;根据字数要求,对保留的内容进行要素的提炼。
3示例1:这种“密网光诱围捕”的做法是违背科学精神的。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,不同的目的、不同的价值取向,其结果大相径庭。“光诱围捕”原本是提高渔获量的科学方法,但由于利益的驱动,一切“向钱看”,使用“密网”围捕,将会使我们的渔业资源受到毁灭性的破坏。我们要加强正确价值观的引导,遵循科学精神,合理的利用科学技术。
示例2:这种唯利是图的做法,是对渔业资源的毁灭性破坏。为了眼前的利益用密网进行光诱围捕,致使鱼子鱼孙都被赶尽杀绝,中国近海无鱼可捕已不是耸人听闻的事。我们的古人尚且知道“数罟不入洿池,鱼鳖不可胜食”的道理,作为现代文明人的我们更应该具备长远眼光,为自己、为子孙后代着想,制止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,保护自然资源。(看法合理2分,表达简明连贯5分。其他答案,言之成理即可。)
试题分析:可以赞同,也可以反对。观点要明确,理由要充分,语言表达简明、连贯、得体、准确、鲜明、生动。用语要准确,态度要鲜明,句子要简洁生动。首先标明观点,其次展开论述。语言风格要鲜明,或中规中矩,或苦口婆心,或幽默风趣,或辛辣嘲讽。
4
答案:示例:由于我们的失误,将您订购的衣服错发成了围巾,给您添麻烦了,深表歉意!您的衣服已寄出。烦请您在收到后将围巾寄回,地址是XXXX,邮资由我们承担。欢迎再次惠顾。
解析:该题主要考查语言简明得体能力。根据题中所给的语料,考生需要答出四方面内容:一是说明失误的事情,二是表明歉意,三是围巾要集会的地址,四是表示诚心,欢迎再次惠顾。
5.①水是很多物质的溶剂 ②才能被植物吸收 ③没有水就没有植物的生命
6 改变自己比改变环境(世界)更容易。
试题分析:题干中已明确答题的方向:画线句子的含意。因此在答此题的时候要注意由点到面的思维,针对“穿鞋”上升到“改变自己”,针对“给全世界铺上地毯”上升到“改变世界”。再组织恰当的语言表述。
7.1)称谓“XX学兄”顶格写 (2)“寄呈”改为“寄来” (3)祝语“夏安”顶格写(4)“雅正”改为“改动”(每处1分,四处全对5分)
试题分析: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,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,文体得体主要考核文段是否符合他书文体的特殊要求,语体得体主要开合说话者是否符合自己的身份、地位、场合等,此题两方面都有所涉及。如人称的顶格的要求,文段中用语不当等。
8
示例一:两位作家的读者群体不同,不能也不应在销量上简单比较。示例二:销量与作品的文学价值不能划等号,这两位作家各有千秋。
试题分析:略
阅读
19.这篇报道以顺叙的方式写作,并特别突出的时间,有什么好处?(4分)
【解答提示】(1)表明小女孩生命危急,时间紧迫,(2)清晰显现出援救进展;(3)表明人们援救行动之快,体现人们的仁慈的爱心;(3)给读者以时间紧迫的阅读感受。
20.柯利蒂大夫为什么说“今天,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”?(4分)【解答提示】“你们”指帮助获得青霉素的博士、记者和警察们,进行电话寻找,协调各个部门,迅速找到青霉素,快速运到医院,这是医生做不到的。
21.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,而这篇报道却有所不同。请对文中画线部分做简要分析。(4分)
【解答提示】将青霉素称为“仁慈的东西”,应为它能救小女孩的性命;将车称为“仁慈之车”因为它快速运来了药物,体现了作者对小女孩即将得救的喜悦,对人们的爱心的赞颂。
22.这篇报道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。请结合文本和新闻背景谈谈你的理解。(6分)
【解答提示】(1)对生命的尊重,(2)世间有大爱,(3)在战争的年代对人性、爱的关注与渴盼。(注意注释的作用。)
欢迎留言
未登录用户请在此评论或反馈
Back to home
Subscribe |
Register |
Login
| N